首页

sm小说

时间:2025-05-24 03:50:41 作者: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广西站启动 民众游戏中学习分类 浏览量:35893

  中新网广西罗城8月22日电 题:小胡蜂“蛹”出大“钱”景 广西“85后”“追蜂者”探索致富新路

  作者 覃义琛 银雪波 谢美鲜

  “正常情况下,一个投放点一年可以产出两三百斤蜂蛹,一窝蜂能卖三万余元(人民币,下同)。”近日,伴随着胡蜂的嗡嗡声,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胡蜂养殖户方秀成与村民抬着沉甸甸的蜂蛹,走出茂密的杉树林,准备将蜂蛹装车售卖。

  时下,方秀成在杉树林里投放的30个胡蜂养殖点迎来蜂蛹收获旺季,山林深处饱满的蜂窝纵横交错,蜂蛹不停地涌动着。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和经验总结,方秀成“破译”了养殖胡蜂的密码,带领村民闯出一条增收致富路。

图为方秀成正在工棚整理蜂箱。覃义琛 摄

  1989年出生的方秀成之前是一位歌手,曾在北京等地从事音乐创作和乐器弹唱的相关工作。他看到大家在夜宵点菜时很喜欢吃蜂蛹,家乡的自然环境优势很适合胡蜂养殖,于是萌生了回乡养胡蜂的想法。2016年,他辞别漂泊不定的生活,由此开启返乡创业之路。

  “胡蜂主要是以昆虫为食。我们这里资源丰富,到处都是青山绿水,什么昆虫都有,前期投资也不算大,收益比较快,两三个月就可以有收成。”方秀成说,每年1月至3月是养蜂最忙的时候,他先在村里的工棚里培育胡蜂,3月份之后再将成熟的蜂王投放到杉树林中,由其自行觅食、筑巢、繁衍。

图为方秀成正在分割蜂蛹。覃义琛 摄

  胡蜂养殖是一门技术活。方秀成作为村里的第一位“追蜂者”,他的胡蜂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有一年在家里养控制不好温度,胡蜂全部死掉了。”方秀成回忆道,刚开始培育蜂种的时候各方面技术还不够完善,最难的就是控温,需要不断摸索,才能准确把握胡蜂生长和筑巢的适宜温度、湿度。

  如今,方秀成的养蜂技术日渐成熟,防护措施更加完善。他在杉林里的蜂窝设置了报警器,在必经路口安装监控,减小胡蜂被盗的风险。

图为养殖点收获的蜂蛹。覃义琛 摄

  2023年,方秀成建好养殖大棚,添置了胡蜂养殖器具。他养殖的胡蜂一年可以收割三至四次,除去成本和投资,年收入可达20万元。“卖完这一批蜂蛹后,我打算拆掉旧工棚,准备建新的场地。”方秀成指着堆满蜂箱的旧工棚说,他计划与村民一起扩建更具规模化和标准化的胡蜂养殖基地,为来年培育蜂王做准备。

  方秀成养殖的胡蜂以大自然的蚂蚱、植物、露水为食,产出的蜂蛹品质高,不愁销路,广受欢迎。“我们跟他养蜂有两年了,现在不用外出打工,家庭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村民张云东说。

  看到方秀成胡蜂养殖收益可观,附近村民慕名而来,向他学习胡蜂养殖技术。方秀成总是不吝赐教,希望更多的人能学习掌握养殖技术,让小胡蜂助力乡村振兴大梦想,“飞”入寻常百姓家。

  宝坛乡位于罗城西北部,全乡林面积约30万亩。依托森林生态资源优势,当地积极引导能人回乡,聚焦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我们因地制宜引导民众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让类似胡蜂养殖这样的特色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力争‘蛹’现出乡村振兴好前景。”宝坛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完)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防部:望美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推动两军关系稳定发展

据了解,该中转站经提升改造于2020年10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46平方米,配置四套进口地埋式垃圾处理设备,设计日处理垃圾120吨,服务人口约12万。

【第七届进博会】首展首秀引领医疗创新潮流

二、两国元首一致认为,中苏友谊源远流长,是两国人民的宝贵财富。建交48年来,特别是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5年来,中苏关系深入发展,政治互信不断加深,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苏方重视新时代中国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盛赞中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方支持苏里南政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所作努力,祝愿苏里南国家建设和发展事业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2024年亚洲宠物展人气火热 老年宠物健康受关注

上海3月7日电 (记者 陈静)7日,上海脐血库联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下称:苏州儿童医院)血液科完成了一例特殊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用小宝的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去救治大宝的白血病。

(“一带一路”10周年)专访CPECC鲁迈拉项目副总监:互利共赢是一致目标

“赛妈妈”这个称呼,是一名5岁小患者对伊·赛尔格林的“肯定”。伊·赛尔格林说,就是这样的一次出诊经历,让她更坚定扎根草原,服务牧民。“当时看完病,他突然喊了我一句‘赛妈妈’。我很意外,也很感动,更有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近观枫桥|“漏斗壶”调解模式,助力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历经七年的征程,‘中国渔政亮剑’执法行动内容不断完善,领域不断拓展,机制也不断优化,已经成为全国标志性的渔政执法行动。”刘新中表示。

相关资讯
广东187个镇街遭遇强降雨

近年来,水利部重点聚焦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问题,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对乌梁素海、塔里木河、居延海、永定河等生态脆弱河湖复苏后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改善情况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与生态补水前(2004年)相比,2023年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55km2范围内,水域面积从308.94km2增加到337.18km2,增加了28.24km2,增幅9.14%。湖周水土流失面积由28.72km2减少到4.02km2,减少24.70km2。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评价区生态逐步向好,生态输水效益显现。与生态输水前(1998年)相比,2023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02万km2范围内,水域面积增加431.73km2,增幅29.46%;植被面积增加0.47万km2,增幅38.10%;沙地面积减少0.52万km2,减幅43.22%。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62万km2,减幅38.81%。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干涸湖泊重现生机。与生态调水前(1999年)相比,2023年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47万km2范围内,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增加了约2.5倍;中覆盖度及以上林草地面积增加312.26km2,植被恢复成效明显。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54.54km2,减幅10.80%,高强度侵蚀面积减幅明显,其中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幅达92.04%、99.68%。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通过2023年3—6月汛前影像与2018年生态补水前影像对比分析,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17万km2,增幅7.9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4.35km2,减幅达51.89%。

热门资讯